
紅安紅色教育心得體會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7-22 17:55
2019年6月24日,集團公司召開黨員大會,紀念黨成立96周年。為了加強組織建設,提高黨員的黨性,加深全體黨員和即將入黨的同志對黨的了解,會后,我們黨在團委的領導下,參觀了紅安這個久負盛名的革命勝地。
紅安是我國著名的通縣,黃麻起義的發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中國工農紅軍第四集團軍、紅二十五軍和紅二十八軍都在這里誕生。它是兩位國家主席董吳彼、李先念和223位將軍的故鄉。在槍林彈雨的革命時代,48萬紅安兒女在這里赴湯蹈火,勇敢地進行艱苦的革命斗爭。在長達26年的革命斗爭史詩中,紅安人民為中國革命的偉大事業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為了抵抗外來侵略,推翻反動統治,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無數革命烈士犧牲了自己的全部生命,甚至寶貴的生命。正因為紅安人民有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革命才能持久,才能勝利,這片熱土才能人才輩出。這就產生了“以黨的名義,同心同德,樸成永逸,永無止境”的精神。
我們一行參觀了七里坪革命紀念館、鄂豫皖蘇區中央烈士陵園、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公園、東吳彼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及其故居。
紅色旅游的第一站是七里坪-長生街,蘇聯地區的一個著名城鎮。這是紅色蘇聯紅色政權建立和發展的地方。前七里坪工會、革命法庭、列寧蘇維埃合作食堂、湖北、河南、安徽、中西醫藥局、湖北、河南、安徽特區蘇維埃銀行、前紅軍總司令、列寧小學等革命歷史遺跡都在這里。
后來,我們到達了位于鄂豫皖蘇區中心的烈士陵園。墓碑一個接一個地代表著忠誠,展示著英雄們的輝煌成就。其中有一個13歲的靈魂。我似乎已經進入了一個充滿血、淚和煙的革命時代,看到了戰爭火焰中閃耀的光芒。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勇敢的斗爭。面對烈士的英雄事跡,我不禁肅然起敬。在當時惡劣的環境下,在反動派殘酷非人的刑訊逼供下,不屈不撓、頑強戰斗的英雄精神令人欽佩。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共產黨人在面對敵人的折磨和死亡時的革命精神,以及他們在面對危險時不屈不撓的無畏精神、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戰斗到底的精神。它們是中華民族永恒的典范。
下一次參觀是湖北、河南和安徽蘇區的黃麻起義和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矗立著,紀念碑的兩邊各有一座雕塑。左邊的雕塑武裝農民背上挎著大刀,手持高鑼,象征黃麻起義。紅軍戰士的典范高攀鋼的槍勇敢地前進,象征著根據地軍民堅持武裝斗爭。另一方面,寫字板上寫著“小黃安,每個人都是英雄。鑼響時,48萬名男子將戰斗,婦女將運送食物”。一首簡單甚至粗糙的“黃安歌謠”實際上使當時的人們唱了一系列革命先行者的英雄運動。沒有紅安精神的指引和支持,在這塊革命烈士鮮血染紅的土地上,怎么會產生這么多英雄兒女。
回到武漢之前,我們去了李先念的故居,他們在那里恢復了生活環境和工作場所的陳設。在這樣困難的環境下,革命成功后,他們總是關心人民,用一生的辛勤勞動換來幸福的生活。在這次訪問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先念的小女兒李曉林講述的短片,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是如何把他的一生獻給國家和黨的。李先念同志以艱苦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座右銘。即使當時他被黨誤解了,他仍然忠于黨。電影結束時,李曉林說:“爸爸愛黨、愛國家、愛人民,我也愛爸爸。”聽到這里,許多觀眾忍不住大哭起來。
鮮艷的紅色精神鼓勵我們前進。我們應該學習平安的精神,也就是“公園永成一,無止境”,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我們的技能。學習革命烈士的英雄精神,把犧牲留給自己,把生存的希望留給群眾;學習革命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不計困難和障礙,不計得失,結合實際和工作,全面繼承和發揚紅安精神。
二零一九年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