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海洋經濟發展培訓學習心得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8-28 14:28
6月8日至12日,我參加了教育部組織的“高等職業教育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戰略研討會”。本次研討會是教育部對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進行全面管理、統一部署和協調推進后,高職院校校長首次集中討論。它采用了各種形式,如由主要專家講課、專題討論和課堂參與者之間的在線交流。在短短的5天培訓中,我有幸聆聽了許多教育部領導、教育專家和著名校長的精彩報告。我的視野大大開闊了,這極大地鼓舞了我的訓練。培訓使我能夠用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提高我的教育理論水平。我完全理解教師和領導者應該具備的理論素質和能力素質。我也增強了我的責任感和使命,做好我的工作,提高了我的教育和教學管理水平,增強了我為教育事業奮斗一生的決心和信心。
研討會上,高職院校校長系統研究了國家“十二五”規劃、教育規劃、人才規劃、科技規劃等,并就機制體制創新、內部管理體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師資隊伍建設等進行了深入探討。研討會上有教育部副部長魯昕主講的《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系統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馬洪范副研究員主講的《統籌社會財力資源,保障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穩定增長》;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主任劉康主講的《高技能人才工作現狀、路徑、展望》等;也還有名校辦學經驗介紹,如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蘇志剛主講的《深化內部管理改革,增強學校辦學活力》等等,他們精辟的論述,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導著我,促使我反思,激勵我奮力前行。下面從四個方面簡要談談我們學校的特點:
一、突出海洋辦學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魯昕部長指出,國家《綱要》為職業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在建設現代工業體系的基本內涵的六個方面中,第六個方面提出通過“堅持海陸統籌,制定和實施海洋發展戰略,提高海洋開發、控制和綜合管理能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發展海洋油氣、交通、漁業等產業,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它要求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年輕人學習相關專業,培養一批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我院是我國唯一一所海洋高職院校,也是唯一一所歷史悠久、積淀深厚、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覆蓋海洋經濟五大產業的院校。促進國民海洋經濟發展,實現“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培養海洋經濟高端技能型人才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該學院突出了在海洋中辦學的特點,并隨著時代要求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應運而生。它順應了這一趨勢。因此,我院應突出海洋特色,緊跟海洋經濟發展需要,加強海洋專業隊伍建設,形成辦學優勢。特色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生命力。特色是高校的戰斗力,特色是高校的競爭力,特色是高校的第一生產力。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如果特征喪失,存在的價值也將喪失。如果說“成毅”的校訓是我們辦學的靈魂,那么海洋特色就是我們的辦學生命,而適度的規模是我們學院發展的根本保證。我們大學里想做的人沒有什么,有些人有自己的優勢,有些人有自己的優勢,有些人有自己的優勢,還有一些人有自己的特點。立足特色辦學,我們學院將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構建現代海洋職業教育體系,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高地
魯昕部長指出,職業教育發展進入了制度建設的新階段。有必要明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本內涵、基本途徑和任務。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應充分發揮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作用,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主導作用,著力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統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支撐國家產業競爭力的能力。
因此,我院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大力探索集團化辦學,重點服務海西海洋產業和臺資企業人才培養,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建立課程共建、基地共享、教師互配、學分互認的“團結為本”的集團化辦學體系。對口支援集團內民辦高職院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創新建立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銜接體系,搭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立交橋”,以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為突破口,構建生源多元化、教育體系靈活、師資多元化、基礎完善、手段現代化的職業教育合作新模式。根據海西工業發展的需要,我們將合作開展各種培訓、評估、短期專業培訓和實習等相關項目。建立優質職業院校向民辦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提供對口支持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優質高職教育在拓寬辦學思路、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建立行業合作機制、探索多元化辦學模式、深化專業課程改革、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促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等方面的主導作用,提高職業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
三、以深化校企合作為主線,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魯昕部長在講話中提到,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進一步推進學生工學結合,創新校企合作的實現形式,完善相關的在職實踐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主線,校企合作是基礎,工學結合是起點,專業建設是平臺,課程改革是關鍵,人才培養方案是操作指南。根據專業崗位的工作要求,與工業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實現專業與崗位、課程內容與專業標準的對接。我們要通過校企共建的方式,加強校內生產性實訓場所建設,建設“校中廠”或生產車間,使實踐教學和學生技能訓練更加貼近生產和服務一線實際,進一步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學術教育和職業培訓并重,成為技能型人才培養中心、職業培訓中心和應用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積極推進職業院校在工業園區設立分校或班,為在職職工提供便捷的職業教育或職業培訓,并將此項工作作為提高職業教育普及率的重要舉措。依托職教集團、行業協會等,健全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訂單式”職業教育緊缺人才培養機制,廣泛舉辦“戴姆勒班”、“鞍鋼班”、“電力班”等,把職業教育辦到企業中去,高職教育要培養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必須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因為技能型人才應該擁有的相當大一部分知識和能力只能在實際工作場所獲得,學校教育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模擬的。學生在校學習時的環境感受和心理狀態與實際工作環境存在差距。只有在現場環境中,他們才能掌握一些專業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一些難以解釋的經驗和應急方法。另一方面,現代科技的發展速度極快,許多新技術是一邊應用、一邊發展,未必能及時地反映到學校教育中來,往往只有在實際工作地點才能獲得最新的實用技術和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因此,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高職教育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機地協調理論教學和實踐應用操作,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以機制體制創新為動力,全面提升辦學水平
這次研討會,無論是教育部的領導專家還是全國各高校的負責人,談論最多、討論最多的是機制制度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是激發學校活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由政府主導的多元化董事會,讓行業指導企業參與進來,讓學生家長代表參與進來。要充分發揮主管單位在產業規劃、資金籌集、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就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學生在職實習就業等方面的優勢,深化合作,提高整體辦學水平。在專業層面,要創新合作機制,建立以工業企業為主的專業建設發展委員會,充分發揮工業企業在專業設置和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參與專業教學、學生評價等方面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同時,要創新校企合作的導向,如設立產學研合作基金,獎勵對產學研合作做出積極貢獻的企業人員;建立統一的企業兼職教師薪酬體系和培訓體系。通過制度建設提高企業參與合作的積極性。深化內部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落實教師與企業緊密聯系的責任,引導和激勵教師主動服務企業和社會,開展技術研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互利共贏。
總之,我從這次研討會中獲益匪淺。我直接從專家那里學到了先進的思想和科學的管理方法。通過學習,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我會把學到的知識滲透到工作中,不辜負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期望。通過這一最高層次的理論研究,我了解了國家最新的教育政策趨勢。通過課堂討論,全國20多所高職院校的校長積極發言,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討論,不斷碰撞思維火花。一些高校董事對某一內容進行了深入分析,另一些董事則從整體上闡述了辦學的創新和存在的問題。大家暢所欲言,你來我往,富于批判性的交流、討論如火如荼。
總之,雖然訓練時間短,收獲卻很大,味道無窮無盡,思維更深。要真正做好教育工作,需要一顆平靜的心,少浮躁,多冷靜,少功利,多淡薄。讓自己在寧靜之中尋求教育美好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