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國安
編輯:admin 時間:2020-04-13 19:03

曾國安,男,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
曾國安,男,漢族。1981、1985、1991年分別考取武漢大學經濟學系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985年、1988年、1995年分別獲武漢大學經濟學學士、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博士學位。1988年碩士畢業后一直在武漢大學經濟學系任教。1988年始任助教,1991年始任講師,1996年始任副教授,199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0年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招收和指導經濟管制與公共經濟研究、金融經濟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3~2004年,曾在日本做高級訪問學者。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現任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評論》雜志執行主編,兼任湖北省經濟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房地產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市房地產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研究方向】
政府經濟學、金融理論與制度、房地產經濟與金融、工業化、社會保障。
【人物成就】
先后主持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等各級科研項目10多項,先后出版《政府經濟學》、《災害保障學》、《住房金融:理論、實務與政策》等專著和教材10多部,主編叢書一套,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評論》等雜志和《人民日報》、《經濟日報》等報紙上發表論文100多篇。1998年當選武漢大學。獲得過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湖北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三等獎、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武漢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武漢大學第三屆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一等獎、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首屆董輔礽經濟科學獎、武漢大學第一屆青年教師優秀科研一等獎、武漢大學第八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武漢大學第九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武漢大學第十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
【曾國安老師的論文】
論重構城鎮保障性住房產權制度的必要性、基本原則及初步構想
論公平政策目標的選擇
一部系統、全面研究我國流通產業政府管制問題的力作——評《流通產業的政府管制研究》
一部研究行政壟斷問題的力作——評《中國行政壟斷問題研究》
論工業化過程中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自然因素與制度因素
論消費管制的含義、分類及其必要性
論市場經濟中價格管制的含義、類型及必要性
論工業化過程中導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的自然因素與制度因素
競爭、壟斷與政府管制
一部探索弱勢群體就業出路的成功力作——評《弱勢群體就業新論》
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關于經濟學研究方法多元化問題的思考
論金融管制與金融宏觀調控的聯系與差異
經濟轉型國家金融管制與金融宏觀調控中應關注的幾個問題
管制、政府管制與經濟管制
論市場經濟中政府實行經濟管制的必要性及范圍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原因、影響與調節政策(下)
論經濟管制與宏觀經濟調控的關系
政府經濟管制模式比較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變趨勢、現狀評價與調節政策選擇
20世紀80、90年代世界各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比較
論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特點、成因及對策
論17世紀以來西方社會保障思想的演進
九十年代中國通貨緊縮的成因與反通貨緊縮政策
關于政府調節居民收入差距的六個原則性問題
論通貨緊縮的自我強化機制、自我破解的機制與循環破解對策
論通貨緊縮的含義、衡量、類型與影響
論政府調節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手段的選擇
論市場經濟中政府調節居民收入差距的必要性
反壟斷政策的國際協調與中國的選擇
論中國參與反國際壟斷的必要性、面臨的障礙及對策
銀行所有權結構對銀行道德風險的影響
關于國際公共物品供應的幾個問題
中國市場對外開放條件下政府反壟斷政策的選擇
電力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制度設計
論中國經濟壟斷特點的演化與政策選擇
政府經濟職能的三種類型及其共性分析
論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必要性、當前定位及未來方向
中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研究狀況及思考
城市化中的住房保障需求特點及中國城市住房保障制度與政策設計
論中國城市化過程中的城市住房保障需求與供給增長思路
論中國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的作用及制約因素——基于1978-2009年數據的實證分析
論跨國外部經濟效應的含義、類型及其經濟影響
關于中國住房社會保障的幾個問題的宏觀思考
關于國民收入再分配公平問題的幾個問題
社會性管制理論研究述評
發達國家社會性管制的發展新趨勢
市場失效與政府失效的比較研究
論當前湖北省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經驗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論政府經濟職能與非經濟職能的關系
19世紀末以來日本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變、狀態及啟示
收入分配不公問題的多維解讀
收入不平等與經濟增長關聯機制研究進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發達國家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變趨勢及現狀評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變趨勢及現狀評價
關于政府經濟職能演變趨勢的理論分析
放松管制與重新管制:中國企業債券市場稀薄狀況溯源
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經濟調控之比較
政府管制的歷史研究述評
關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國民收入再分配公平與初次分配公平差異的比較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趨勢、原因、影響與調節政策(上)
論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后發劣勢與后發優勢
中國現行城鎮住房保障體系的基本特征與問題
論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分配公平政策的演進
2000年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擴大的原因:收入來源結構角度的分析
論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變化及其對城鄉居民消費水平的影響
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國際比較
論中國城市偏向的社會保障制度與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演變趨勢及原因研究述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差距對消費傾向的影響
封閉經濟與開放經濟條件下政府反壟斷政策的比較
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稅收增長與經濟增長關系分析
1990年以來中國居民消費率變動的實證分析
有關經濟管制的幾個問題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演變、影響與調節政策選擇
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與地方政府的作用——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給我們的啟示
關于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發展中國家政府能力的思考
論建立廉租住房保障家庭騰退住房保障機制的必要性及基本構想
關于建立廉租住房騰退五大保障機制的構想
廉租住房保障家庭騰退自有產權住房的管理與運作
論廉租住房保障家庭騰退的住房之管理與運作保障機制
公平及其與效率的關系:研究進展與思考
我國構建騰退廉租住房管理與運作機制研究
經濟落后地區經濟發展的后發劣勢、后發優勢與政府作用
中國與其他經濟轉軌國家居民收入差距變化的比較
論中國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改革和發展的基本思路與目標構架
論廉租住房騰退方式與激勵機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美國市政債券風險管理制度及其啟示
關于不同種類生產要素收入初次分配公平問題的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