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禮堂文化建設培訓班于桐廬圓滿完成
編輯:武漢大學 時間:2019-07-31 14:36
農村文化會堂的建設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農村文化會堂不僅是村民平時開展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村民下班后釋放壓力的“精神家園”。
為了更好地推進農村文化大禮堂建設,弘揚農村文化,6月4日下午,為期三天的杭州農村文化大禮堂建設培訓班在桐廬正式開幕。
市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牛軍、市文明辦常務副主任楊志毅、市文明辦副主任、市宣傳部研究員張宏偉、市文明辦副主任、農村部副主任齊魏健參加了培訓。來自各區、縣(市)民間儀式辦公室、鄉(街道)宣傳委員會和去年被評為五星級農村文化大禮堂的村支書共200多人參加了培訓。
動員結束后,牛軍發表了題為“依托基層文化陣地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培訓演講,就如何推進農村文化會堂和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整合與發展進行了廣泛交流。
建設新時期文明實踐中心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開辟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8月,全國50個縣(市、區)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桐廬成為杭州地區唯一試點縣。經過多年的建設,文化大禮堂的功能和內涵符合新時期文明實踐的初衷。
農村文化館和城市社區文化館在新時期的文明實踐中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牛軍認為,要有效提高新時期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水平,應從加強資源整合入手,特別注重內容的供給,推動志愿服務,創造豐富多彩的內容,吸引群眾參與。
在培訓的第二天,與會者分組學習了桐廬縣楓川街雷崗村文化館、童軍街馬蓬村文化館和童軍街元朗村文化館,并近距離體驗了桐廬縣農村文化館建設的經驗、做法和成果。
在授課環節,市文禮辦專家李建國帶來了《文化禮堂有文化,精神家園見精神》的主題授課。李建國的課程側重于如何從文化和精神建設的角度創造“可以想家”的農村發展。
此外,浙江工商大學的唐代建教授從文化旅游發展的角度為廣大學生提供了題為“文化與鄉村旅游”的培訓內容。
除專家學者講座外,余杭區塘棲鎮、建德市大洋鎮、桐廬縣童軍街、富陽區東橋鎮的鄉鎮宣傳委員會委員、村黨支部書記代表,按照“建設標準、治理體系、使用載體、培育主題、取得實效”的建設要求,就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大禮堂建設,建設優質的農村精神文明家園進行了廣泛交流。
杭州作為農村文化館建設的發祥地,自2012年開工建設以來,已建成1075個農村文化館。村級覆蓋率達到52.9%。到2020年,人口在500人以上的農村文化館基本建成。
農村文化會堂建設六次被列入浙江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五次被列入市政府十大民生工程,多次被列入省市重大改革滿意度評價項目。
今后,杭州將立足于新時期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面推進公民道德建設,鞏固國家文明城市建設成果,加快建設獨具魅力、獨具輝煌的世界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