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賀誠將軍:我軍衛生事業的領導者和奠基人
編輯:admin 時間:2025-01-22 06:21
1901年11月,賀誠生于四川省三臺縣龍門埡村(今屬射洪市)一戶普通農民家庭。他一生經歷過秘密工作的鍛煉,革命戰爭的考驗,為黨和人民的衛生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是我國軍隊衛生事業的領導者和奠基人。1958年,賀誠被授予中將軍銜。
風華正茂,走曲折革命道路
1922年,賀誠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立醫專(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在校期間,他經常閱讀進步期刊,并仔細鉆研了《共產黨宣言》,開始堅定地認識到,中國人民當前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而且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完成這個使命。1925年,賀誠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歷經“三·一八”慘案后,北方革命運動處于低潮,黨組織決定派賀誠到廣東的北伐軍擔任軍醫。“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賀誠因南北轉戰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面臨數不清的誘捕和陷阱,他堅決追隨黨前進的步伐,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醫處參加了廣州起義。在面見了張太雷、聶榮臻后,他們立即接管了醫院,救治起義傷員。不久后,紅四師在海陸豐重新恢復賀誠的黨籍。正如黨代表袁裕所說:“在白色恐怖下一系列轉折關頭,你的革命堅定性和奮斗精神,師部的同志有目共睹!”
后來賀誠幾番輾轉到達上海,在周恩來、陳賡領導下的黨中央保衛部門,以醫師職業為掩護,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8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由賀誠和柯麟分別使用化名賀雨生、柯達文在上海合辦達生醫院,掩護中央領導人堅持秘密斗爭。周恩來親自就達生醫院的任務、活動方式作出布置。共青團中央書記關向應患肺病,還經常來這里治療。后由于叛徒出賣,彭湃、楊殷被捕,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達生醫院關閉。隨后,賀誠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以華南大學、群眾大學校醫和教書為掩護繼續從事中共秘密工作。1930年初,根據上級指示,賀誠在武漢法租界開辦華中大藥房,以此為掩護,建立起中共中央軍委在長江五省總交通站。從各地來的同志通過這里與中共中央軍委接通關系,許多黨內文件通過這里秘密傳遞,藥房還負責為紅軍籌辦藥品、器材。同年10月,因叛徒出賣,五省總交通站遭敵破壞,賀誠機智逃脫,重返上海。
歷盡艱辛,創紅色衛生事業
1931年初,受中共中央派遣,賀誠從上海來到中央蘇區,擔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軍醫處處長、紅軍總醫院院長兼政治委員。當時中央蘇區因連年戰亂,傷病員多,加之贛南、閩西等地衛生條件差,疫病流行,衛生工作可謂千頭萬緒。為迅速有效打開工作局面,他對紅軍醫院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提出的衛生工作方針比以前抓得細抓得實,而且更具科學性和可行性。如針對紅軍中易發的瘧疾、痢疾、疥瘡和下肢潰瘍這“四大疾病”,他明確提出了“預防第一”的方針;為切實貫徹落實古田會議精神,糾正部隊醫療工作中存在的軍閥思想和官僚作風,減輕傷病員的痛苦迅速恢復健康,他明確提出“一切為了傷病員”的原則;為大力加強醫院管理,規范醫院工作流程,提高醫院治愈率和出院率,他從建章立制著手,主持制定了針對醫院規范管理的《衛生法規》。
1931年,連續粉碎三次“圍剿”后,蘇區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擴大。為幫助衛生人員提高思想覺悟,促進提升業務水平,教育并引導蘇區群眾防病治病,賀誠創辦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一份衛生專業報紙《健康報》。同年,為盡快改變部隊衛生人員嚴重缺乏的局面,他向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毛澤東提議成立紅軍自己的軍醫學校、衛生材料廠,得到了毛澤東贊成。1932年2月,紅軍第一所軍醫學校在于都縣城正式開學,賀誠擔任校長。毛澤東為學校作了“培養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的紅色醫生”的題詞,中革軍委主席朱德、總參謀長葉劍英、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等領導人出席開學典禮。1932年秋,紅軍總軍醫處改為總衛生部,賀誠任部長。由于敵人的“圍剿”和嚴密封鎖,蘇區的藥品、食鹽、糧食奇缺。賀誠籌建了紅軍第一個衛生材料廠,生產出了醫用棉花、繃帶、酒精和一般外科器械,特別是創造性地把粉針劑改良為片劑型的中藥,更為部隊所歡迎。衛生材料廠解決了紅軍創建以來嚴重缺藥的問題,意義非凡。
輾轉征戰,擔軍事衛生使命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賀誠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長征路上困難重重,很多時候為了保存有生力量,部隊都要忍痛扔掉輜重。但賀誠作為醫生,一直舍不得丟掉紅軍初期的第一臺X光機,王稼祥、陳毅等人都靠它救過命。遵義會議后,紅軍決定調整戰略,輕裝快進。賀誠還是舍不得扔掉X光機。毛澤東知道后,親自找來賀誠,和他進行談話。最終,賀誠想通了,第二天派人把這臺稱為“照病機”的寶貝藏到了一個貧苦農家。1937年6月,賀誠在黨中央的指示下,以醫生的身份護送王稼祥前去蘇聯治病,后留在蘇聯進修學習。他先后就讀于蘇共中央民族殖民地問題研究學院、共產國際遠東局黨校和莫斯科中央醫師進修學院。1941年9月,賀誠取道烏蘭巴托回國,因邊境被敵封鎖滯留在蒙古從事醫務工作,直到1945年9月才回到張家口。
回國后,中共中央指示賀誠前往東北,先后被任命為東北民主聯軍后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和政治委員,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部長,東北軍區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員兼衛生部部長、政治委員。他從加強政治工作、建立傷病管理委員會入手開展工作,建立起一套學習制度、生活制度、評比制度。他深入貫徹“一切為了傷病員”“一切為了恢復健康上前線”口號,著重加強自身建設,改進醫院工作。同時,他為破解醫院技術水平低的問題,決定在全體工作人員中掀起新療法、新技術的熱潮。這一系列政策實施后,傷病員中開展了“前方當英雄,后方立新功”活動,醫院工作人員中也掀起了創造優異工作成績的立功運動。
新中國成立后,賀誠任總后勤部副部長兼衛生部部長、中央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軍事醫學科學院院長等職。軍隊衛生事業的發展歷程,傾注著賀誠的智慧和心血。不論是在中央蘇區時期領導醫療衛生工作所取得的偉大成就,還是在長征中、解放戰爭時期協助前方部署傷病員收容工作,他都為軍隊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