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東北解放戰爭中的雄獅勁旅:第十一縱隊
編輯:admin 時間:2024-12-10 05:32
遼沈戰役紀念館英烈館內陳列著14塊用亞克力材料精心制作的展板,上面的鎏金字熠熠生輝,銘刻著東北野戰軍14個縱隊在東北解放戰爭乃至全國解放戰爭中立下的卓著戰功。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7周年,讓我們回顧東北野戰軍走過的光輝歷程,一同領略那段被戰爭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記。
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轄第31、第32、第33師,由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1、第2、第3師組成。1948年3月,成立于遼寧省朝陽地區,始稱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1縱隊。同年11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8軍。
1945年10月,第11縱隊前身各部進入平泉等地,堅持游擊戰爭。1947年4月,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建制。夏季攻勢中,先后攻占赤峰、圍場、寧城、建平、凌源、葉柏壽、朝陽、北票等城鎮。秋季攻勢中,首戰梨樹溝門,再戰楊杖子,繼克北票,勇奪山神廟、后所屯、呂合堡,破襲鐵路250公里,兩次受到東總通令嘉獎。冬季攻勢中,相繼破襲北寧、錦承、平綏路,揮師北鎮,再克北票。縱隊組建后,伏擊二溝,激戰象鼻子山,攻克隆化,轉戰灤東。遼沈戰役中,出擊北寧線,連克石門、昌黎、北戴河等地后,揮師出關,在錦西一線堅守陣地21天,與4縱隊共同阻擊國民黨軍東進兵團,保證了攻克錦州和遼西圍殲戰的勝利。
在東北解放戰爭中,第11縱隊傷亡師級以下指戰員1.4萬余人,共殲滅國民黨軍4.9萬余人,涌現出“特功連”“戰斗模范連”等英模單位和董存瑞、李榮順等著名烈士。
來源:學習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