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編輯:admin 時間:2024-01-02 06:3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這一重要論述為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指明了科學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論述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弄清楚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內涵,搞明白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打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一、深刻把握鄉村特色產業的內涵
準確理解“鄉村特色產業”的內涵與核心要義,才能深刻把握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的意義。
準確理解鄉村特色產業的內涵。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而產業振興必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2019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鄉村產業是“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為主體,以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惠農富農的產業。鄉村產業包含農產品加工業、鄉村特色產業、休閑農業以及鄉村新型服務業等多種產業類型,而鄉村特色產業作為鄉村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鄉村產業的共性。鄉村特色產業是在農民農業農村的大陣地中發展起來的,涵蓋種養業、食品業和手工業等多種類型,具有促進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價值。鄉村特色產業具有鮮明的特色。鄉村特色產業是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和濃厚鄉土氣息的小眾類、多樣性產業,它以獨特的資源稟賦、鄉土特色食品以及鄉村特色技藝等為產業發展賦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以“土特產”為抓手深刻理解鄉村特色產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工作,指出:“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因此,在“土特產”上下功夫,抓住理解鄉村特色產業的核心要義,才能凝心聚力,在實現產業振興的基礎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土’講的是基于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立足水土資源,發揮資源稟賦優勢。聚焦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用好當地的物產資源、自然風光、村落資源,選擇合適的產業類型、發展方向,既有別于城市的“洋氣”,也要沾染農村的“土氣”,接好農業的“地氣”,使農民生活有“底氣”。開發鄉土資源,傳承發展鄉村文明。農村不僅獨具當地饒有特色的自然資源,鄉土文化資源同樣豐富。鄉村特色產業立足當地資源條件的人文價值和現代價值,將“文化”與“產業”相融合,創造性轉化和傳承好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民族風情等,充分開發鄉村旅游、農耕體驗、文藝品牌等地域特色產業,賡續農耕文明新形態。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和鄉土資源要有新視野。積極開發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分析新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開放視野審視地方資源優勢,創造鄉村特色產品,彰顯農村“土”資源的新功能、新生態價值。
“土特產”以“特”字為綱。要把“特”貫穿到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全過程。突出地域特點,因地制宜。要善于結合當地的“土”資源,走差異化特色化的產業發展道路,突出地域特點,“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也就是說,鄉村特色產業要立足獨有資源和環境,探索和開發自身潛在優勢,使鄉村特色優勢產業成為鄉村居民致富增收的增長極。突出產品特色,走差異化道路。打造差異化、高質量的特色產品,突出農村產業特色化優勢,突出產品供給“獨一份”,營銷方式“錯峰頭”,品牌才能“擦得亮”,市場上才能“立得住”。跳出本地看本地。發展特色產業要有大局觀,從更大的視野和空間去認識本地特色、挖掘鄉土資源,使特色賦能農村產品。
“土特產”以“產”字為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講的是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產”的基本要求是穩定特色農產品的基本生產,在保證特色農產品高質量的基礎上,穩定特色農產品的生產效益,使農民的基本收益得到保障。“產”是真正建成產業。鄉村特色產業的建成以鄉村特色優勢為基,深度挖掘特色資源、整合多方價值。順應時代之勢,將現代科學技術、管理模式融進產業中去,關注市場動向,全力打造新時代現代化鄉村特色產業,并充分發揮其模范引領作用。“產”是延長、拓寬農產品產業鏈。在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存儲、運輸、銷售等環節上多下功夫,提升應急保供能力,預估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點以加強防御。“產”是形成產業集群。鄉村特色產業在農產品生產有保障、產業建設有引領、產業鏈條有銜接的基礎上,多維發展、多角度拓寬,積極發展第二、三產業,并協調好第一、二、三產業之間的聯系,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集群。
二、深刻把握鄉村特色產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大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旨在按照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的總要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產業興則鄉村興,產業旺則鄉村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促進鄉村產業興旺、打造鄉村生態宜居、賡續發展鄉村文明、厚植人才根基,以及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有助于鄉村產業振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促進共同富裕。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之一。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激活和豐富鄉村產業新業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首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整合運用多種元素,豐富鄉村產業新業態。如培育林下經濟、菌菇養殖,依托鄉土文化資源,發展民俗旅游業、本土特色產業等。其次,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能夠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激活鄉村產業新業態。如將鄉村元素、傳統農業與大數據融合,形成健康養老和現代農業等新業態。
有助于鄉村人才振興。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建設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相適應的人才隊伍,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澎湃活力。培育和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利于優化鄉村人才培育體系,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以“頭雁”帶動“群雁”齊飛的良好效應,助力鄉村產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助于營造鄉村人才發展環境。鄉村特色產業能夠美化鄉村人居和人文環境,優化鄉村公共服務質量,引導鄉民素質提升,以多種類、多場景的人才服務環境,吸引人才扎根鄉村,為鄉村人才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和平臺。
有助于鄉村文化振興。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賡續發展鄉村文化,促進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鄉村特色產業蘊含的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農耕故事等是重要的文化資源,對這些要素進行整合重構,并賦予其新的表達方式,能夠促進鄉土文化創造性轉化,賡續發展鄉村文化。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能夠為鄉村文化發展創新提供物質基礎和活躍氛圍,使鄉村文化呈現繁榮發展的蓬勃氣象。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促進鄉村文明發展。鄉土文化資源所蘊含的文化理論、原則和方法,具有深刻的教育價值和精神文明建設價值。
有助于鄉村生態振興。推行綠色發展,促進生產生態生活協調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打造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推動鄉村生態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鄉村特色產業擁有特色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對這些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能夠有效地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形成綠色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鄉村生態良性循環,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家園。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能夠促進生態產品價值轉換,釋放出巨大的經濟價值,為鄉村生態保護和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有助于鄉村組織振興。提高鄉村善治水平是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有助于優化鄉村治理組織結構,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在帶動和促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鄉村經濟整體實力的同時,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與支撐。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助于鞏固鄉村治理的重要基礎,健全鄉村治理機制。一方面,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使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面,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助于調動農村基層干部和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逐步健全鄉村治理機制。
三、以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若想做大做強鄉村特色產業,使鄉村特色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生機和活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產業支撐,就需要重視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以具體的舉措激活鄉村特色產業,這離不開特色品牌產品的打造、產業鏈的拓展以及產業集群的賦能。
打造特色品牌,形成核心競爭力。鄉村特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特色品牌的打造,要把重點產業做強做大,形成品牌效應,使鄉村特色產品具備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以強勁的勢頭促進鄉村全面振興。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提高產品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質,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和綜合效益,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品牌產品重在同其他產品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可以減輕同其他農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壓力,繼而形成獨特的品牌價值,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興旺。在重點產業的引領下,一批批特色品牌逐漸建立起來,在市場上煥發生機和活力,五常大米、煙臺蘋果、陽澄湖大閘蟹等一系列的品牌產品為農民創收提供支持。要始終堅持對于品牌產品的打造,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對提高農民收入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要不斷加強對于優質農產品品牌的塑造,促進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
拓展農業產業鏈,促進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促進農業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要重視農業產業鏈建設,補齊農業產業鏈短板,積極促進產業鏈的拓展和延伸,為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健全產業鏈,促進產業興旺發展。農業農村部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中指出,“建立完善工作推進體系,加快農業全鏈條升級”,農業產業涉及各個環節,環節與環節之間需要密切協作配合,產業鏈若未完全打通,那么會導致各個環節各自為戰,產生斷鏈的現象,農產品價值難以保證,特色產業難以持續發展。因此,只有培育創新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全產業鏈條,才能保證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健全農業產業鏈進而促進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是當下要著力解決的問題。一方面,健全農業產業鏈要保證各個環節有序進行、有效銜接、協同發展。將新興科技融合進產業鏈各個環節中去,推動農業產業鏈的現代化,充分發揮不同環節的有機整體作用。另一方面,要補齊農業產業鏈的短板,打造開放式產業格局,延伸產業鏈,發揮產業鏈條的優勢作用。推動農業從資源型向內涵型,從產量型向質量型的發展方式轉變,強化農業產業鏈條的人才支撐、技術支撐、資金支撐,提高產業競爭力。
做優產業集群,平臺載體賦能全面振興。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發展鄉村產業,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促進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新引擎”,要抓住特色產業之優勢,因地制宜,圍繞特色產業形成產業集群,緊扣各個環節,擴大產業規模。聚焦特色優勢產業。充分發揮特色產業的示范作用,培育出一批品牌化的支柱型產業。以支柱型特色產業為引領,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進而做優產業集群、做優平臺載體。發揮產業合力。要充分發揮好第一產業的基礎支撐作用,將現代新興科技融入農產品培育種植中去,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要協調好第二、三產業與第一產業之間的聯通。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利用資源,破除產業壁壘,推動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有機統一的集群整體的合力作用,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