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系統闡明新民主主義理論
編輯:admin 時間:2023-08-23 05:23
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以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不但沒有消失,反而隨著國民黨頑固派刻意宣傳“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主張,尖銳地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1939年、1940年之交,為了將豐富的中國革命經驗系統化,闡明黨的理論和綱領,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以便更好地指導抗日戰爭和中國革命,繼發表《〈共產黨人〉發刊詞》之后,毛澤東又接連發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重要理論著作。
毛澤東揭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特征,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中國革命發生及發展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他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中國革命運動,是包括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在內的全部革命運動。而1919年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民主革命,已經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毛澤東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基本綱領,即在政治上,要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們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這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共和國”。在經濟上,要沒收操縱國計民生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地主土地歸農民所有,并引導農民發展合作經濟;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富農經濟的存在。在文化上,是廢除封建買辦文化,發展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毛澤東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不同的革命階段,不能“畢其功于一役”,但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也必然是銜接的,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
毛澤東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法寶。
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提出,使全黨對中國現階段革命的性質、內容、領導權和發展前途有了一個明確而完整的認識。這一理論成為引導中國人民自覺地在復雜環境中不斷前進的旗幟,對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起了重大指導作用。
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過去,黨內常常將民主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相混淆。這一理論的提出,既科學闡明民主革命同社會主義革命的嚴格區別和政策界限,又獨創性地解決了這兩個革命的相互銜接問題。
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提出和系統闡明,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展開而趨于成熟。這個理論從思想上武裝了中國共產黨人,使全黨極大地增強了參加和領導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自覺性。
來源:《中國共產黨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