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層黨建】黨建引領增強榆次區城市共治效能
編輯:admin 時間:2023-07-24 05:28
漫長的農耕文明時期,人類最主要的經濟活動就是耕作、漁獵。顯然,一切面向自然對象進行的經濟活動都受到明顯的自然約束。時空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從約束演化為規律,“寒來暑往、秋收冬藏”早已深入人心。
相對于生理能力,農耕時期的經濟活動是不飽和的。對此,人類往往會利用農閑從事手工等形態各異的生產,很多成果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成為文明的瑰寶。如我們所看到的,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引導員的虎頭帽驚艷世界,正是來源于此。
從農耕文明走向工業文明以來,人類經濟活動早已突破傳統時空界限,生產能力獲得極大提升,生產方式發生根本變化,從直接地“面向”自然轉變為間接地“依托”自然,鄉村的空間功能得到進一步擴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人們不僅從鄉村汲取物質收獲,也能從鄉村汲取精神慰藉。沒有同樣的村莊,鄉村特色足見鄉村成色。顯然,在工業文明創造的巨大財富面前,每個人心中仍會給“農家臘酒、簫鼓春社”留下一席之地。
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鄉村特色也得到了全方位呈現,產業形態日益告別作坊式生產走向成熟,產品形態持續迭代更新,從生產導向轉為消費導向。鄉村特色產業煥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不僅集約有效地利用了鄉村本地資源,在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兩個維度實現了就業與收入提升,同時也作為重要的物質載體,使得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能夠看見的未來,在算力躍升的大背景下,人類經濟活動將會進一步解放,對象也將從“自然”轉為“智慧”。鄉村特色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智慧面對自然約束的產物,鄉村特色產業也將面臨新的選擇與重構。
實際上,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當黃淮海平原退出棉花種植,西南鄉村的居民搬離吊腳樓,正如歷史上種棉花、搬進吊腳樓一樣,都是人類的進步。鄉村特色產業并不是靜態的,每個時空都有各自的特色,有的可以長久留存,有的只能須臾一瞬。
真正的鄉村特色,從過去到未來,一直都在每個人心中!
來源: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