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史學習】郯城戰役:“翻邊戰術”運用的典范
編輯:admin 時間:2023-07-14 05:42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掃蕩”與反“掃蕩”、“蠶食”與反“蠶食”長期反復的斗爭,是山東敵后游擊戰爭的顯著特點。針對這一軍事斗爭特點,時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委員的羅榮桓總結山東各戰略區反“掃蕩”、反“蠶食”斗爭的經驗教訓,創造性地提出了“敵打進我這里來,我打回敵那里去”的“翻邊戰術”,從而粉碎敵人的“掃蕩”“蠶食”。1943年1月,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2旅發起的郯城戰役,則是成功運用“翻邊戰術”反“蠶食”斗爭的典型戰例。
敵進我進,避實擊虛
1942年冬,正當八路軍第115師主力進行海陵反“蠶食”戰役之際,臨沂的日偽軍乘機“蠶食”沭河兩岸,在臨沂東南、臨青(口)公路上的重鎮醋大莊、石村設置據點,企圖打通臨青公路并修筑從臨沂東南的重溝至郯城的堡壘封鎖線,從而達到分割濱海區南部之目的。
郯城,位于山東省東南部,居臨沂與新安鎮之間,南部臨近隴海鐵路,是魯南進入蘇北的交通要沖。侵華日軍攻占郯城后,修建城垣,構筑碉堡,挖掘壕溝,將整座城池完全碉堡化,建成一座堅固的后方兵站基地。此時,處于敵后的郯城,駐防之敵大部奉命調出參加“蠶食”行動,城中僅留有日軍1個小隊和數百名偽軍據守,防守力量相對空虛。為粉碎敵人的“蠶食”行動,并策應冀魯邊、清河區反“掃蕩”作戰,羅榮桓等及時抓住日偽軍傾巢出動進犯我根據地而后方空虛這一有利戰機,決定采取敵進我進的“翻邊戰術”,避開正面強敵,組織部隊深入敵后,遠程奔襲攻占郯城。
攻克郯城這種敵堅固設防的城池,當時在山東尚屬首次,對抗戰以來的第115師來說也是第一次。為保證戰役的勝利,避免我軍的作戰意圖被敵人察覺,在戰役發起前,采取了牽制、迷惑敵人的戰術,以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2旅第4團一部、臨沭縣獨立營以及數千民兵圍攻醋大莊等敵之據點,牢牢纏住在沭河沿岸“蠶食”的日偽軍,使其在戰役打響后無法立即回援;以教導第2旅第6團一部等負責監視贛榆、新浦方面的日軍,從而保障攻城部隊側后方的安全,再以一部隨時準備阻擊郯城正西重鎮碼頭方向增援的日軍。同時,濱海地委、濱海專署、濱海獨立軍分區動員組織上萬名群眾,在臨沂至郯城的公路上連續開展4天的大破襲,將日軍綿延百余里的交通線徹底癱瘓。
隱真示假,運籌謀劃
1943年1月18日夜,第115師代師長陳光和旅長曾國華、政治委員符竹庭率教導第2旅主力,悄悄穿越敵人的層層封鎖線,一夜急行軍40多公里,在敵毫無覺察之下抵達郯城東面的馬陵山區。天明,部隊就地隱蔽休息,并做好攻城的一切準備工作。同時,派旅敵工科長帶人化裝潛入郯城實施偵察。在仔細研究分析了偵察情況和郯城的地形特征之后,師、旅首長決定將攻城的突破口選在郯城的南關,這里有一條弓形大道直通南門,路兩旁是一些低矮的房舍,便于攻城部隊隱蔽接敵。
1月19日晚,第115師教導第2旅主力由馬陵山區出發直撲郯城縣城。擔負主攻任務的第6團,迅速占領城南關,順著弓形大道,借助房屋的掩護,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向南門發起猛攻,連續爆破炸開城門,正當指戰員們準備向城內突擊時,發現里面竟然還有一道門,且被沙袋封堵得嚴嚴實實,無法實施爆破,加上日偽軍頑強抵抗,部隊被阻于內城門下,人員傷亡較大,戰斗陷入僵持狀態。此時,天色漸亮,師、旅首長果斷決定暫停進攻,并認為主攻方向已經暴露,敵人又加強了防守力量,如此僵持下去對我軍十分不利,必須速戰速決,否則我軍將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遂根據戰場情況變化調整作戰部署,將突破口放在南門和東南大炮樓中間位置,并定于20日晚再次攻擊。
精心指揮,力克堅城
1月20日夜,教導第2旅第6團向日偽軍戒備較松、死角較大,但有深寬壕溝的城東南角發起進攻。守城之敵慌忙調整部署,組織火力,點燃火把,竭力阻止我軍攻城。突擊組通過壕溝時,搭設的簡易木橋突然斷陷,進攻受挫。架橋組在火力掩護下,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不畏犧牲反復架橋。突擊組通過外壕后,迅速抵近城墻,架起云梯登城。由于日偽軍集中火力進行攔阻,先后攀梯登城的4名戰士負傷或犧牲。在這緊要關頭,第5名戰士張桂林攀到城墻垛口后,機智地向城墻上連續投出幾枚手榴彈,借著爆炸產生的煙霧飛身上城,迅速掃除了突破口的威脅。后續部隊趁機登城而上,迅速向兩側發展。第6團團長賀東生親率突擊隊攻入城內,并展開政治攻勢。據守城樓的日偽軍在教導第2旅強大的攻勢面前,大部瓦解,殘部向城中心退縮。21日拂曉,碼頭日偽軍400余人前來增援,在城西關外遭阻擊部隊迎頭痛擊,經過激烈地反復肉搏,增援的日偽軍潰退。退縮于城中心的日偽軍,在教導第2旅的連續爆破攻擊下,200余偽軍繳械投降,而日軍則憑借中心碉堡負隅頑抗企圖等待援兵。攻城部隊炸塌碉堡,大部日軍被擊斃,7名就擒,郯城攻堅戰勝利結束。
戰斗結束后,曾國華、符竹庭等前往被炸塌的敵炮樓了解其結構和我軍炸藥的破壞效果,突然從瓦礫堆中鉆出一名灰頭土臉的日軍,他跑到符竹庭面前,指著符竹庭胸前的望遠鏡,一面哇里哇啦地說,一面豎起大拇指,原來他從符竹庭胸前的望遠鏡看出是個當官的,于是用語言加手勢表達了自己的欽佩。符竹庭見此情景感慨地說道:“看來,鬼子也知道‘翻邊戰術’的厲害啦。”一名被俘的隨日軍到處進行經濟掠奪的日本商人,看到自己倉庫的貨物成為八路軍的戰利品,不禁驚呼:“想不到,你們竟然會打到后方來。在山東,再也沒有保險的地方了!”
郯城戰役,斃傷日偽軍400余人,俘日軍7人、偽軍及偽政權人員6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冀魯邊、清河區的反“掃蕩”。隨后,教導第2旅又乘勝拔除郯城周邊的碼頭鎮等18處日偽軍據點,迫使“蠶食”沭河兩岸的日偽軍全線撤退,敵企圖修筑堡壘封鎖線的計劃宣告破產,恢復了濱海區南部被“蠶食”的地區。山東《大眾日報》為此發表了題為《慶祝我軍新年大捷》的社論。延安新華通訊社也發消息評論道:“我一一五師駐濱海、沂蒙各部連日襲擊日寇,并一舉攻克郯城,予敵‘蠶食’以重大打擊,實為1943年偉大的勝利之第一擊。”
來源:學習時報